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建统战 >网上党校

党建统战

【主题教育】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性阐释


发布日期:2023-10-30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需要进一步回答“人民何以成为文化创造、践行与发展的主体”等一系列事关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应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性蕴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文化主体性是人在文化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自我文化意识、区分他者文化的特征与能力。历史上,不同立场学派对文化主体的理解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彻底清算了以往一切唯心的、旧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念,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前进发展的是广大“行动着的群众”,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活动的真正主体。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并将之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在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确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是出场于新时代文化场域,持握着文化创造、文化享有与文化表达的文化主体。人民是新时代文化生成与发展的能动方,也是文化意义和价值得以流通、交换、接受与认同的实践者。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意味着我国文化发展的时代使命与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自信自强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彰显着新征程新任务对人民文化主体性进一步焕发的深层需要。

要理解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逻辑发展,就要理解新时代人民文化交往过程,以总体性视角研判社会生活各个组成间的关系,并考察这些关系中相联与相斥部分的矛盾运动,生成新时代文化机制的基本面貌。推进文化从自信到自强要求人民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进一步调和统一,要坚持提升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还要实现中国现实发展成就的精神性转化。

当前,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文化发展考验,我们需要培育强大的文化韧性作为应对之策。中华文明中早已包含了文化韧性的基本要素。从本质上说,培育文化韧性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内在统一的。文化自信自强最本质的要义就在于人民主体文化整合力、融通力与凝聚力的极大增强,即是人在面对信仰冲突、价值对立、认知矛盾时能够始终以强大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精神坚守,并在坚守的同时以海纳百川的文化魄力去包容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始终以一种昂扬开放的实践姿态面对一切文化挑战。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首先需要人民对新时代文化从接受、理解到诠释、创造,也即是文化交往关系接受、理解与建构的链接式过程。积极发挥人民自主开展文化诠释与文化创造的强大能动性,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符号的指意过程不断生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人民熟识的文化表征方式、传播方式与消费方式实现人民主体内部各成员间的价值对话、接收反馈与交往互动。最终以达到对新时代文化的深度诠释与个性创造,让每个个体都将新时代文化作为自身高度认同结果加以自觉实践,从而焕发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从根本上要求形成以共同价值与具有高度文化同质性、文化实践性为接合口的文化样态,关键就在于人民主体与文化发展的底层性、深层性接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注重“历史—社会—人民”之间的三重接合关系:突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组成的相互关联,将其以整体性文化群像的方式加以表征,并具体地、现实地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抽象出内蕴其中的总体价值观与社会的基本精神架构。同时,还要注重将人民接合于现实文化表达,突出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缘起、形成和发展的鲜明时代性、空间结构性与现实必要性。

从坚定文化自信到推进文化自强,不仅仅从认知层面要求人民对文化深度信仰,更要求转化为人民实践层面的具体行动。第一,将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文化解读能力的再造作为首要环节,使社会个体具备成为文化主体的“基本资格”,将其纳入文化传播过程的互动结构内,使人对各种文化表征、文化媒体留有敏感性、发生关系性、达至理解性。第二,将社会个体实践与行动中的文化惯常、自觉意识抽象、化约、纳入新时代文化的体系结构之中,让人民在实践中生成自我的文化意识,并自觉意识到其自身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共通群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耦合性粘连。第三,积极把握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伟大斗争,强化人民抵御各类意识形态风险、抗击多重文化侵害的稳固性。

文化是人的生活样式,理解文化的关键就在于体察人民整体社会生活,通过把握人的物质交往关系来把握文化生成、演进乃至繁荣的本质逻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要求以人民文化主体性的极大增强为根本指向。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强化人民的文化主体性,推动人民对文化符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能力转换,使人民在中华文明共同价值的强大向心力中形成信仰,并将这种信仰转化为人民自觉的行动实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伟力。

(原文刊载于《浙江学刊》2023年5期,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大连市税务局

CONTACT US     0411-84351101 / 84326400
版权所有:大连市注册税务师协会 / 网站备案:辽ICP备12000363号-2
ADDRESS:大连市沙河口区高尔基路330号 / FAX:0411-84316166 / PC:116021 / E-MAIL:swsx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