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缘何不看好税务代理
发布日期:2006-02-28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2006.02.27中国税务报
从2006年开始,刘女士不再聘用已经委托了两年的税务师事务所了。“税务代理的服务都比较简单,现在很多业务通过税务局的网络就可以办理,请税务代理意义不大。”最近广东省国税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纳税人问卷调查似乎在印证刘女士的话。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者对税务代理并不看好。
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数量上看,事务所和税务师增长很快。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通过考试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已经有62000多人,其中执业注册税务师超过22000人,全国已有税务师事务所2799家,从业人员近7万。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其他社会中介行业相比,税务代理的影响力、社会关注程度仍然较低,纳税人请税务代理的意愿并不强烈。
简单的业务不灵了记者注意到,在早期聘请税务代理的纳税人当中,有超过70%的企业是在遇到税收争议后才聘请税务代理的。1999年就开始经营一家排版印刷公司的胡先生告诉记者,最初请中介代理自己企业的涉税事宜,是源于自己公司的一起受罚事件。“看到注册税务师与税务部门关系很熟,因此决定聘请税务代理为企业帮忙,最终税务代理帮我解决了问题。”胡先生说。
“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请了。”胡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税务部门的工作作风在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冷冰冰让纳税人无法靠近了。企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热线以及网站都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税务机关实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免费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众多的税务师事务所开展的业务大都是接受代理客户的税法咨询、新的税收政策指导以及办税员的辅导培训等业务,一些注册税务师也习惯于从事类似代理申报、代购发票、代理记账等低附加值的简单劳动,高端的服务却很少。面对税务机关特别是税收管理员提供的纳税服务越来越趋向深入的状况,这些简单的税务代理业务已经对纳税人失去了吸引力。
业务更深,生命才能更强
一些企业财务人员认为,税务代理失去吸引力的原因在于,事务所没有根据纳税人的纳税新需求,及时开发、推销高端涉税服务业务。比如,纳税人急需的规避税务风险、税收筹划等高端涉税服务,很多税务师事务所没有能力提供。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的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涉税服务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一些高端涉税服务业务在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开展。
中国人民大学从事税务研究的张老师认为,税务中介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替客户记账、申报纳税等简单服务,而是深入客户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为客户提供账务处理、税收筹划、经营方案选择等深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策划服务。这种方案不是就税论税,而是从企业经营战略、流程入手,综合考虑经营、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控制和节税的系统要求,帮助客户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需要高端服务的纳税人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外企。这些企业反映,随着关联交易越来越多,关联公司之间如何进行定价、定价模式如何完成、定价模式如何被中国的税务局或者如何被海外的税务局所认可,是目前企业在跨国、跨地区进行关联交易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王女士是一家经营海外建筑业务公司的财务经理,她告诉记者,现在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向海外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强,谋求把企业做成跨国公司。
但这些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对外国税制完全不熟悉,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中介机构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给予企业税务服务。
在大连开发区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外籍员工到中国工作,其境内外收入是否在中国纳税,往往涉及纳税身份的判断,而这又同外籍员工在中国工作时间的长短、外籍员工的母国是否与我国有税收协定等因素相关。另外,外企员工的收入较高,部分外企员工由于拥有股票期权,收入来源更广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纳税服务、筹划需求十分强烈,急需国内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明确承诺,准予国外中介机构在2006年底进军中国市场。大限将至,国外税务代理机构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支持、服务规范、雄厚的资金等,必将给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李永贵表示,税务代理必须在业务、人才、管理及素质等方面要有全方位的提高;逐步扩大现有税务师事务所的规模,积极倡导跨地区合并,实施品牌化战略,走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必须使税务师事务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将代理业务延伸到国家税收的各个方面,为纳税人提供综合性、深层次的服务。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严峻挑战的胜利,步入顺利发展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