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走出去”企业,税务中介先要练好内功
发布日期:2010-09-08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 9月6日 《中国税务报》9版
近日,记者从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发布会上获悉,排前500位的年度民企强者呈现出5大突出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投资范围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增加了14倍。尤其是2009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近30%~40%的情况下,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433亿美元,增速达到了6.5%。
结合国务院及各部委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各项扶持“走出去”企业的政策以及“走出去”企业已经取得的不俗成绩,不少税务中介人士敏锐地察觉到:“走出去”企业越多,其在税务方面的服务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谁先在涉税服务市场“跑马圈地”站稳脚跟,谁就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主动权。但记者却发现,目前的“走出去”企业涉税服务市场,主要由国际咨询机构把持,国内税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国内所)敢于问津者寥寥无几。专家表示,国内所要想在服务“走出去”企业的市场上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练好内功。
美国为众商务咨询公司是一家境外涉税中介咨询机构,该公司执行总监董为众告诉记者,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应地,在税务方面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此,他们逐渐增加了对这些企业的服务内容,如介绍美国及他国财税法、在美上市筹划、在美税务策划及申报、境内外税务协调、转让定价确定和同期资料准备、单边或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谈判、涉外资本投资策划及协助“走出去”企业应对美国税务当局的稽查,等等。董为众还表示,目前,服务我国“走出去”企业获得的收入已经成为他们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大型“走出去”企业的财务总监告诉记者,除了像美国为众商务咨询公司这样的境外涉税中介机构以外,能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涉税服务的主要是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和我国的税务机关。这位财务总监还告诉记者,税务机关这方面的服务虽然是免费的,但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很难满足“走出去”企业的现实需求。境外的涉税中介机构及咨询公司虽然也有很多,但“走出去”企业对其并不熟悉,也不会贸然选择他们提供的涉税服务。国内所对外界的情况不是很熟悉,也不敢轻易进入这个市场。因此,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涉税服务市场,几乎都被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垄断了,而且服务收费非常高。
大连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主任曲军认为,目前“走出去”企业的涉税需求几乎都是国内所提供不了的,而国内所能提供的涉税服务,又都是这些“走出去”企业自己能做的。加之国际“四大”会计公司有着良好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国内所根本没有能力分得“一杯羹”。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打听到一个为“走出去”企业服务方面有所行动的税务师事务所———北京秋望月税务师事务所。该所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成为国内响当当的涉外服务中介机构。尽管他们目前的主要业务是服务“请进来”企业,但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走出去”企业巨大的服务需求,并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且得到了北京市商务局和发改委的关注和支持。该所所长张秋月说,国内所要想具备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涉税服务产品的能力,赢得“走出去”企业的信任,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除了业务能力的整体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大力培养、服务内容的创新外,合伙人国际视野的开拓、事务所治理结构的优化、与“走出去”企业及境外税务当局的沟通能力等方面,都需要狠下工夫。
“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都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注税行业这个生态系统之所以还不完善,缺少创新型的高端所是个重要原因。”北京中旭永晟税务师事务所所长左永丰说。他表示,从结构上看,现在做常规业务和低端业务的所太多了,亟须具有全球思维的国内所出现,注税行业才能迸发勃勃生机。
不过曲军表示,目前我国涉税中介机构大力倡导的“做大做强”战略,正是着眼于未来的海外市场。因此,他认为国内所不能将目光仅仅盯着国内市场,更不要依靠相互压价的方式谋求生存,而应该以国际视野定位涉税中介服务,虚心向“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学习,在国内进行联合、重组的同时,积极寻求与海外涉税中介机构的合作,不断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搏击海外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