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瓶颈成注税行业“后经济危机”
发布日期:2009-07-13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半岛晨报
“一切迹象表明,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已经从低谷逐步走出。”全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太明提出,“更准确地讲,我们应该研究‘后经济危机’注税行业的发展。注税行业的人才匮乏及亟待提高的服务水平都成为主要的制约瓶颈。”
“全国第三届税务代理高峰论坛”日前在大连举办。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具有国际背景的税务中介行业已出现业务萎缩,而国内税务代理行业同样面临着传统鉴证类业务竞争激烈、收费跳水等问题。
事务所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不是业务,而是团队。很多事务所业务刚刚步入轨道,优秀员工却离职或另立山头,成为新的竞争对手,事务所在不断地裂变,如何打造有持续战斗力的中层干部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太明介绍,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从1984年开始,到2008年底,全国税务师事务所有3545个,从业人数69886人,全行业总收入49.9亿元。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行业发展趋势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部分地区执业人群中,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不足三分之一。”刘太明介绍,好多事务所要成立却找不到注册税务师。这一行业的社会形象还没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服务水平低,“这个危机比金融危机严重。”
刘太明说,注税行业高速发展,但立法相对滞后,市场被侵蚀,没有专业业务的保障。而注税行业对市场开发的能力与中国庞大的潜在的涉税市场形成矛盾。
致通振业连锁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记有表示,注税行业目前还没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没有被风险投资行业看好,要想做大做强需要认真考虑运营模式。
“国内事务所60%的业务是以劳务为核心,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李记有说,很多事务所裂变成代理记账中心,市场量大。
随着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指引的出台,内部的税务审计业务增多,很多大企业都委托中介机构做税务机关查账之前的自查,这块市场属于技术性劳务,成为业务增长点之一。而增值性劳务,如纳税方案设计等,在技术上有相当的挑战,营销难度大。
大连市注册税务师协会秘书长曲军说,注税行业目前还面临一些误区,包括事务所盲目签订涉税服务委托协议;大包大揽式地提供“保姆式”的涉税服务,甚至超出了涉税的范围;税务代理关系所在税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前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着税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